我们都知道法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因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外界干预等原因,导致执行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顽疾。《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农收如此,执行难化解亦然,如火如荼的执行攻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唯有遵循客观规律,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创新实干。 同心同行奋战执行攻坚。随着《阳光下的法庭》播出,观众对法院执行有了客观真实的认知,被执行人栾某各种使诈耍赖隐匿、转移财产大大侵蚀债权人权益,冲击法治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甚至影响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让群众对法律失去信心。这正是现实生活中执行难的一个生动刻画和真实反映。面对执行难这一顽疾,最高人民法院适时而动于2016年3月向全国人民做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两年来,我们看到全国法院将解决执行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下大力度化解难题的种种举措,也能感受到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做出的种种努力。一项一项专项行动,一次一次突破难题,一点一点化解矛盾症结。一位执行法官曾经说过,当给104名工人要回工资看到他们那纯粹的笑容时觉得他去四个城市排查30条债权线索付出的努力值了;当他为年迈90岁的老人要回赡养费的时候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执行法官的意义;当他为打工意外成植物人的当事人送上医疗费时,全家眼含泪光的注视让他明白“执行”两个字的重量。因为法治信仰,同心同行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执行信息化建设成为打击“老赖”的利器。正如《阳光下的法庭》中“鹰眼”系统,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融合,最大限度的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并实现迅速查封和扣划。试想如果没有准确开户行,如果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跑,相当于大海捞针,启用信息化系统提高了执行效率,缩短了执行周期。近几年,全国法院实现第三方网络司法拍卖,能够确保拍卖工作的公开、公平,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竞争作用,促进标的物的价值最大化。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打开淘宝网首页进入司法拍卖,就能看到全国法院拍卖的物品及详细信息,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其中。执行工作也多次运用微博、微信、官网等形式直播展示现场情况,接受民众监督,回应群众期待,这不仅是一种创新之举,更是一种新时代的法治自信。 实干之风在执行之路蔚然兴起。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化解,一切美好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化解执行难的合力,探索形成各项联动机制,面对找人难与公安部门、综治部门形成联动网络,找车难与交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与通讯公司等形成专项机制,通过多方联动,积极探索,全国法院因地制宜,有效化解执行寻人找物难题。亲眼目睹过执行法官,为了让申请人尽快拿到钱,他们三天转战四个城市寻找财产,为了找到被执行人他们凌晨、节假日坚守岗位,无论几点接到财产线索后马上出发,执行更多的是他们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博弈,更多的是执行法官的付出与担当,他们是执行一线的“实干家”。执行行为越发文明规范,力求“教科书”式执行。发生在身边的一起执行案件,被申请人欲用烟灰缸自残抗拒执行后推卸给执行法官,因配备执法记录仪存有有效证据,让其抗拒执行行为为之破灭。 面对艰巨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好工作,蓝图终会化为现实。破解执行难,法院在担当,法官在努力,社会各界在协助,正确理解“执行难”与“执行不能”,遵从法治,传递善与诚,美与信,我们都在路上。 (责任编辑:周莉骅) |